城市雕塑又称环境雕塑、公共雕塑,在我国只有50年的历史。近十多年来,在我国各个城市中新建的雕塑作品数以千计,这样大规模地创造和建立城市雕塑,在外国是罕见的。而且,我国雕塑家的一些作品还走出国门,在国际机构和其他国家“落户”。在各地都涌现出一些优秀的作品,大家为之高兴;同时,也有不少劣品出现,人们为之担忧。雕塑是大型艺术品,制作与安置均需要人力与财力。一座雕塑建起来之后,往往要坐落在那里数十年以至数百年。在公共场合中的雕塑品,对观众来说,还是“被迫欣赏”的艺术。不管观众是否愿意欣赏它,它潜移默化地予观众以审美上的影响。好的雕塑提高着人们的审美水平,劣的作品则起相反的作用。所以人们对城市雕塑艺术有较高的要求,对它的健康发展很关心,在这种情况下,由全国城市雕塑建设指导委员会编辑、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发行的《中国城市雕塑50年》(1949—1999)应运而生。它收集了400多件作品的图片,基本上概括了我国城市雕塑的面貌。这些作品题材广泛,有纪念重要历史人物或重大历史事件的,有歌颂社会主义新生事物的,也有反映我国各民族人民丰富绚丽生活景象的。形式、风格多样,写实、象征、抽象、装饰的表现语言兼有,借用民族传统与吸收外来表现方法具备。体裁、样式、材料也极其多样,有大型纪念雕、群雕、独幅雕刻,有圆雕、浮雕、多用耐久的石材、金属材料和烧陶做成。它们散布在祖国辽阔的大地上,拍摄、收集这些作品的图片决非易事。因为有“全国城市雕塑建设指导委员会”这样权威机构的参与,决定了雕塑集选材的严格与准确,避免了选择的偶然性与随意性。绝大多数被选入的作品在内容与形式上是比较完美、有个性特色的,艺术上是经得起推敲的。
读《中国城市雕塑50年》,我们突出的体会是,不论采用什么形式语言,作品的思想内容始终应该是第一位的。目前城市雕塑艺术已成为我国人民文化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。人们欣赏雕塑品,不只是为了赏心悦目,而主要是从中得到思想和艺术的启迪,提高精神素质和文化艺术水平。许多地方建立的城市雕塑公园,已成为人们进行爱国主义、国际主义教育和审美教育的好场地,这本雕塑集的出版对今后我国城市雕塑的建设沿着这个方向发展,将起有力的推动作用。
我国当代艺术有丰富的创造资源。深厚的民族、民间艺术传统,多姿多采的外国艺术,可借我们参考、借鉴与采用。人们的审美需求广泛、多样,艺术家们的个性与修养又千差万别,这决定了我国当代艺术面貌的多元性与多样性。我国城市雕塑优秀作品生动地表明,不论作品用何种形式语言来表现和呈现出何种艺术面貌,它必须既要有当代性、有现代感,又要有鲜明的个性。照搬传统格式或模仿洋人,都不会创造出好的作品来。艺术品要获得可贵的民族特色和民族气派,首先要求艺术家有生活根底,有民族文化修养并谙熟艺术规律。
《中国城市雕塑50年》出版之后立即受到雕塑家们和广大读者的欢迎,笔者认为它是反映中国城市雕塑成就的标志性著作。